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杜甫的《不见》表达的思想感情必须结合诗歌分析急求还有分析其内容中的一种表达技巧】
1人问答
更新时间:2023-12-08 07:30:16
问题描述:

杜甫的《不见》表达的思想感情

必须结合诗歌分析急求还有分析其内容中的一种表达技巧

韩军伟回答:
  对好友的挂念;   对李白怀才不遇、疏狂自放的哀怜和同情;   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原诗】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分析表达】   本诗写于杜甫初居成都之时,时值李白被流放到夜郎而获释,诗人得此消息,悲喜交加,便做此诗.   首联中“不见李生久”无一奇字,平白浅显得如村巷俚语,却饱蕴深情,奠定了下文明白晓畅却蕴情至深的笔调.“不见”亦是诗歌题目,与“久”搭配,如飞白直呼,充分表现了诗人与李白分别日久后的情不能已.“佯狂”是古代不得志儒生的行为特征之一.儒生接受的教育决定了他们入世的人生观(学而优则仕),达则兼济天下.而世事纷扰,仕途险恶,许多人的人生目标难以实现,却又不想丧失儒家“修身、齐家”的处事标准,不想与尔虞我诈的现实媾和,便常抱有“世人皆醉我独醒,世人皆浊我独清”的观念,高蹈而去,洒脱不羁,甚至说佯狂似癫.如此,出世的行为与入世的愿望在他们的内心纠结不清,人生又如何能轻松快活.作为同样不得志的杜甫双怎能不理解好友李白深深的抑郁与浓浓的哀伤呢?所以说,“真可哀”三字写的又何止是李白一人的生活和心态呀?分明是写出了诗人与所有失意文人的生存状态.   颔联中的“皆”与“独”字要仔细体会,李白才高学富,为人狂放,本就招人嫉恨,又因永王李璘一案招致祸端,“世人”便对他一片喊杀之声,而诗人虽与他分手多年(15年之久),却仍坚信好友的气节与人品,道出“我意独怜才”,这在人人明哲保身的世俗社会是何等的难能可贵,只此一言,便可让诗人担负不小的风险,如此,一可见李杜二人友情之醇深,二可见杜甫的耿介、真爽的气节.此二句足以让我们为他们真挚、纯朴的友情喝彩!   颈联上句写李白的奇才.李白少有才名,“八岁思即壮,开口咏凤凰.”杜甫也曾赞其“李白斗酒诗百篇”.其才思之敏捷使多数人只能望其项背.“千首”并非确指,即言其多,下句的“一杯”也非确指,即言其少.李白的酒量与才气一样大,“但使主人能醉客,不问何处是他乡”“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足见其好酒,但身世飘零,连酒也不能尽情而饮了.其才之高、其生之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人生不幸,酒可浇愁,可酒也偏不易得,李白的遭遇又怎是一声叹息可了得?   “匡山”是李白曾经居住读书的场所,从上文要以看出诗人是极其理解、同情李白的不平遭遇的,“惺惺相惜”让诗人道出对好友的期待:头已白,莫如归来.既可以与友相聚,又可寄情山水,读书论文.笔者每读至此,心中便情感激荡,一为诗人对李白的衷心祝福,二为李杜人的至情.   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多沉郁顿挫,雅丽精工,而本诗却一反常态,用字平白,甚至有些俗,却字字含情,令人心动.能如此,便要有出奇的才气,更要有发自内心的真情,二者有机结合,就酿出了一坛入口平淡,却回味无穷的诗中美酒.
百典搜网(baidianso.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3 百典搜网 baidianso.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2822号-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