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腐殖酸肥料的知识介绍
更新时间:2024-03-28 17:46:47

腐植酸用途

 

腐植酸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大分子有机物质,广泛应用于农林牧、石油、化工、建材、医药卫生、环保等各个领域,横跨几十个行业。特别是眼下提倡生态农业建设、无公害农业生产、绿色食品、无污染环保产品等,更使"腐植酸"备受推崇,事实证明,人类的生活和生存离不开腐植酸,它的确是一个发展中的有希望的朝阳产业,属于一个新型的特殊行业。

用途

腐植酸及其制品有多种用途。在农业方面,与氮、磷、钾等元素结合制成的腐植酸类肥料(例如:用氨

金微腐植酸冲施肥

中和腐植酸可制成腐植酸铵肥料),具有肥料增效、改良土壤、刺激作物生长、改善农产品质量等功能;硝基腐植酸可用作水稻育秧调酸剂;腐植酸镁、腐植酸锌、腐植酸尿素铁分别在补充土壤缺镁、玉米缺锌、果树缺铁上有良好的效果;腐植酸和除草醚、莠去津等农药混用,可以提高药效、抑制残毒;腐植酸钠对治疗苹果树腐烂病有效。在畜牧业方面,腐植酸钠用于鹿茸止血,硝基腐植酸尿素络合物作牛饲料添加剂也有良好的效果。在工业方面,腐植酸钠用于陶瓷泥料调整;低压锅炉、机车锅炉防垢;腐植酸离子交换剂用于处理含重金属废水;磺化腐植酸钠用于水泥减水剂;腐植酸制品还用作石油钻井泥浆处理剂(见油田化学品);提纯腐植酸用作铅蓄电池阴极膨胀剂。中国有上述多种产品,应用比较广泛。

研究历史人类对腐植酸的研究,自从1786年从土壤中首次得到已有214年历史了。如果以我国“药圣”明代著名

供应高活性腐植酸

医药学家李时珍《本草纲目》著作中编入的“乌金散”为个例的话,那腐植酸的应用已有四百多年了,这充分说明了腐酸殖古老的历史。

我国腐酸殖有组织的研究始于五十年代末,主要是从泥炭利用开始的。六十年代,全国掀起了利用腐殖酸肥料和改良土壤的热潮,声势很大。真正受到国家重视

 

和推动则是七十年代中期以后。当时,国务院副总理王震同志还亲自抓,国务院先后于1974年和1979年两次以国发110号和200号文件,全面推动了我国腐殖酸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八十年代,随着全国腐植酸事业的不断发展,国家经贸委于1987年批准成立了“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负责统一组织和协调全国的腐植酸工作。一些腐植酸资源贮量大的省、市,还纳入了政府工作序列,为此专门成立了腐殖酸办公室。

作用

按照来源,腐酸殖可分为天然腐植酸和人造腐植酸两大类。在天然腐殖酸中,又按存在领域分为土壤腐

腐植酸钠(白色)

植酸、煤炭煤腐殖酸、水体腐酸殖和霉菌腐植酸等。

按照生成方式,腐植酸可分为原生腐植酸和再生腐植酸(包括天然风化煤和人工氧化煤中的腐植酸)。

按照在溶剂中的溶解性和颜色分类,腐植酸可分为黄腐酸、棕腐酸、黑腐酸。在早先的文献中,还有灰腐酸、褐腐酸和绿色腐酸殖的称呼,其实都是不同溶剂分离出来的。

按照天然结合状态,又分为游离腐植酸和(钙、镁)结合腐植酸。

按照腐植酸的腐植化程度(吸光系数等指标),分为A型、B型(真正的腐植酸)和RP型和P型(不成熟的腐植酸)等。

尽管腐殖酸的分类多种多样,但对我们的研究和应用工作影响不大。

环保

腐殖质是动植物经过长期的物理、化学、生物作用而形成的复杂有机物,水体底泥土壤等都含有腐殖质,腐

腐植酸原粉

殖质是大分子聚合物,化学结构复杂,都带有羧基、酚基、酮基等活性基团,其分子量从102~106。来源不同,腐殖质的组成也不同,腐殖质按其在酸、碱中的溶解性差异可分为:腐殖酸又称胡敏酸(HA)、富里酸(FA)、腐黑物。天然饮用水中的有机物质,主要为HA,其浓度范围从地下水的20μg/L到地表水的30mg/L,含量愈高,水质卫生状况愈差。一般水源中腐殖酸的含量在10mg/L左右,占水中总有机物的50%~90%,天然饮用水源中腐殖酸的存在给人类及动植物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

(1)HA是微量金属元素的络合剂。腐殖酸的存在,一方面会使水中金属离子和微量元素含量下降,矿化度降低,从而破坏了人体对某些元素如Ca、Mg、Mn、V、Mo、SO2-4等的吸附和平衡;另一方面,可以影响金属离子的毒性和生物有效性。

(2)水体中的腐殖酸类物质是卤化副产品的重要前驱物。腐殖质极易在水厂加氯过程中形成消毒副产品DBPs和三卤甲烷类致癌物质THMs。据报道,几乎所有水生天然有机物都可能在消毒过程中被氯化,其中占溶解态水生有机物一半左右的腐殖酸是产生THMs最重要的先驱物质。研究表明,溶解态腐殖酸类是天然水体中生成MX(一种具有强致突变性的消毒副产品)的主要前驱物,其中的一些酚、醛、芳香酸类化合物可能在MX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3)腐殖酸是导致大骨节病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大骨节病病区居民饮用水往往是阴暗潮湿的窖水,得不到充足的阳光照射,水中腐殖酸发生光解少,因而含量高。

(4)水体酸化引起腐殖质(HS)特性改变,从而对环境造成影响。随着人类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酸雨的形成,湖泊等自然水体中pH下降。水体中的HS有机含氮量升高,其疏水性物质与亲水性物质比例降低,碳的含量和羧基的酸性降低,氧的含量和酚、醛的酸性增强,进而导致鱼类的毒性和浮游植物的初级生产量增加并使一些主要浮游动物物种消失,巨型植物减少,处理流域的附生植物增加。 

百典搜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百典搜网(baidianso.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4 百典搜网 baidianso.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2822号-27